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二战后,苏联援助的中欧和东亚12个国家、以及1950年代获得独立的第三世界多数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与苏联的计划经济不尽相同,但都来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代表着从国际市场经济的第一次脱离,并且是取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个可行的模式。”据此推论,战后苏联旨在
A.推动东欧国家经济迅速复苏B.遏制马歇尔计划向东欧国家施援
C.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D.确立以计划经济主导的世界市场
2021-05-10更新 | 66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1·全国·一模
名校
2 . 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布)“十八大”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已不再有,或几乎不再有使用落后技术装备的旧工厂和使用古老农具的旧农户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从工农业的新技术装备程度来看,我国是比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A.实现了建立工业化国家目标B.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建设
C.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D.建设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2021-04-20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
A.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
4 . 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C.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