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疲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联盟的威胁加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三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什么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法国计划委员会主席让·莫内提出首先建立超国家的欧洲机构,统
一管理西欧国家的煤钢工业,然后逐步将其扩大到商业和农业领域,再扩大到政治领 域,最后导向一个经济、政治统一的欧洲。他认为解决德国钢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了,控制德国钢铁方面符合法国的利益,而且在发展欧洲政治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致 的利益。让·莫内的建议得到了舒曼的赞同,两人共同策划出台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也得到了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欢迎。在法德的共同推动 下,欧洲朝着联合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启动以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党领导层持既不支持,亦不反对
的“旁观”政策。他们认为参加欧洲一体化运动将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当时英国牢牢地控制着英联邦,占有着英联邦市场中的贸易优
6
势地位,维持着世界大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建立了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 仍具有影响力。在经济上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否,对英国经济也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与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积极推进欧洲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2018-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东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克服专制王权”是促进英国经济“继续前进”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资本主义”的?西欧各国在“修正民族国家”?“超越民族国家”方面的成果有何具体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2018-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

——整理自2011年10月人民网

材料二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23日举行的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投中,最终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整理自《环球时报》

材料三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坦承,欧盟当前“不够欧洲”、“不够统一”。总体看,德国在各领域“领头羊”地位进一步巩固;法意等大国既合作又制衡;英国威胁“退欧”谋求利益最大化;南北欧洲、新老欧洲裂痕加深,利益折冲与博弈加剧。尤其是在希债、难民和恐袭等危机面前,成员国之间、欧盟和成员国之间利益纷争、立场分化、矛盾加剧,民众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挑战。本轮希腊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希腊一度面临“退欧”风险,虽最终就改革换救助达成协议,但危机暴露了欧盟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的结构性缺陷。谈判中,德、芬、荷等国立场强硬,法、意、西等国较为缓和,凸显欧盟内部在发展理念和具体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困与进”:欧盟一体化何去何从》《当代世界》2016年3月刊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2)根据二、三分析指出哪些因素使欧盟面临挑战。

(3)请你为欧盟提出一些克服危机的建议。

2017-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盘湾中学、陈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选修)

5 . 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各国政府作用是战后四分之一世纪西欧“经济奇迹”不可忽视的因素。政府承担的任务包括保证总体局势稳定,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环境,为经济上的弱势人群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等等。就国际层面而言,还应归功于政府之间广泛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并不总是自发形成的,经常需要美国从旁推动。但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份相比较,政府间合作的发展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三当欧共体逐渐成形并迈出最初几步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升的势头,因此对这一新生事物普遍充满了乐观情绪,这又反过来加速了欧共体前进的步伐。接下来,在成员国不断增加的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终止。这打乱了1970年拟定的在最初6个成员国之间统一货币的计划。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所有成员国的经济计划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翻了两番的石油价格,各国纷纷采取各自的应对措施。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表现。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归纳影响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欧洲一体化进程部分大事记:

1967年——欧洲共同体创立,有六个成员国。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2002年1月——欧元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

2005年——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了《欧洲宪法条约》,一体化进程陷入僵局。

2007年12月13日,再次扩大后的27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里斯本条约》,2009年《里斯本条约》的生效为欧盟重启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9年11月19日——欧盟选举赫尔曼·范龙佩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凯瑟琳·阿什顿女士被任命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

8 . 观察家们认为,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患得患失的历史,表面上是任性的,实质上是理性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

——肖德玉《无奈的选择: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原因考》


材料二英国对英联邦、西欧出口总额比重统计
比重
地区英联邦西欧
1951年50%25%
1961年39%30%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


材料三如果我们继续留在共同体之外,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现实的权利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将越来越重视(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而较少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将同时失去对欧洲和华盛顿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我们的国际地位。
新形势需要一个新概念,以便使英国在同欧洲联成一气的情况下,较之她保持孤立并且注定要在世界上日益衰落的情况,更能有效地为英联邦和全世界利益服务。

——麦克米伦《不列颠、英联邦和欧洲》


材料四近年来,伴随着欧盟的几次扩大、欧债危机的冲击,欧盟越来越呈现“多速”之势,英国越来越边缘化和被动。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欧盟的“离心离德”倾向,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英国要以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内。英国媒体报道的最新民调显示,56%的英国人希望脱离欧盟,一旦举行公投,英国的欧盟成员国地位就真有可能被选民手中的选票否决掉。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意味着英国与欧盟说再见。

——据《光明日报》有关报道编写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察家们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简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特的发展方式”,并指出英国是如何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
10 .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