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中进士后其母去世。荀玫欲向朝廷递呈“丁忧”,而王惠则以现今选考科、道在即为由,劝荀玫隐瞒此事。还吩咐荀家将“来的家人把孝服做速换了”“不许外面的人知道”。这体现了(     
A.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B.科举取士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C.明清小说对传统道德的批判D.商品经济带来丧葬礼仪变迁
2 .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提到,作本书的目的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据此可知,顾炎武的学术宗旨是(       
A.格物致知B.慎明思辨C.经世致用D.反对专制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天下为公
2023-03-08更新 | 969次组卷 | 19卷引用:【好题汇编】选必3部分(高频选择题25题(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周公旦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个基本方面。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     
A.君权至上的专制思想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相信神灵的天命观念
5 . 有些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这种“认识论”称之为(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知行合一D.自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解决途径及其主要内容。
2023-02-18更新 | 1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范仲淹本人还主动将守寡的儿媳妇续嫁与学生王淘为妻,并在《田约》中同意资助其再嫁的费用。王安石的儿媳妇也是对“从二夫并不忌讳的”。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B.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
C.传统伦理观念的强化D.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浙江余姚人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形成了陆王心学。下列属于王守仁理论的是(     
A.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命运不同。        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舆论上不大受好评,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成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兵家思想
B.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