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针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制度
C.闭关锁国政策D.土地兼并现象
2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相继闪耀在先秦的天空,其中的“一家”冷峻地提供了政治治理的有效模式。这一思想学派
A.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趋势B.率先打破了垄断教育的局面
C.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代表了下层平民百姓的愿望
3 .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孔子曾与弟子宰予讨论“三年之丧”的问题。宰予认为为父母守丧的时间可以改为一年,因为“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问他如此是否心安,回答说:“安。”孔子说:“如果安心,你便去做吧。”但孔子认为宰予不仁。这表明
A.孔子教育学生未做到表里如一B.孔子认为道德要重于实利
C.礼在当时已丧失了社会约束力D.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
2020-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这种思想属于
A.孔孟儒学B.宋明理学C.墨家学说D.董仲舒新儒学
6 . 《三国志吴书》中提到:“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这句话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本思想B.顺其自然C.法治思想D.仁爱思想
7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孟子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宋朝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至少写出两种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请谈谈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8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说明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20-11-10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
C.说明儒家思想缺乏创新D.使“五经”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一主张体现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
2020-10-17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训练专项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