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都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认为统一是民心所向
2 . 春秋时代,官学瓦解,学术文化下移,使民间逐渐兴起私人教育。对私学发展起到直接促进作用的阶层是
A.诸侯B.卿C.大夫D.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下列与此主张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021-09-20更新 | 721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申不害,战国时期思想家。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孟子B.邹衍C.墨子D.韩非子
7 . 有学者指出“佛教虽然是外来的宗教,但它在中国的环境中,一步一步地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原有的思想观念相融合,一方面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加进了新的成分,最后自己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下列史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②隋唐时期佛教完成本土化
③宋明时期形成宋明理学④佛教向东传入朝鲜和日本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2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的治理方略B.国家统一的方式
C.国家最高统治权D.单纯的学术问题
2021-01-29更新 | 335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魏晋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很多佛像都身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袖宽几乎垂于地面,这是典型的汉式衣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B.佛教居于正统地位
C.三教思想趋于融合D.中外文化相互交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