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8世纪后期,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不再满足于引证古代的法令或模糊的传统,而是开始运用哲人的语言,“民族”“公民”等观念都被用来表达其“社会”和“自由”的政治立场。这表明,法国高等法院的法官们
A.极力反对君主干预司法B.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C.致力于司法制度的改革D.构建起现代司法体系
2022-06-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角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辉煌的文化B.哲学发展有永恒性
C.具深厚的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2022-04-12更新 | 1252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苏格拉底认为人需要学习广博且实用的知识,透过知识才会有智慧、正义等美德,成为有思想力的人,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材料强调(     
A.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觉醒B.重建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C.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
4 .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深受雅典人喜爱的戏剧家欧里底得斯,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那些相信神比人高明的人,并抨击对战争的颂扬。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宗教意识淡薄B.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C.倡导理性精神D.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2021-07-08更新 | 10999次组卷 | 118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人员极为广泛,几乎包括各个知识领域具有先进思想的一切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这体现了
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B.教育的普及促进思想的进步
C.思想解放推动了科技的进步D.法国大革命对思想发展的推动
2021-02-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
A.强调人的决定作用B.深受宗教思想束缚
C.强烈反对直接民主D.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2021-02-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

组别

作者

国家(地区)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15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年

豪放、刚健、雄伟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第四组

伊拉斯谟

尼德兰

《愚人颂》

1509年

国王、教皇、愚人

第五组

拉斐尔

意大利

《西斯廷圣母》

1513年

圣母、天使、人间

第六组

马基雅维里

意大利

《君主论》

1513年

君主、狮子、狐狸

第七组

莫尔

英国

《乌托邦》

1516年

平等、公有、空想

第八组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1532年

知识、真理、情感

第九组

维萨里

尼德兰

《论人体的构造》

1543年

解剖学、人体构造

第十组

莎士比亚

英国

《威尼斯商人》

1597年

高利贷商人、资本家

第十一组

塞万提斯

西班牙

《堂吉诃德》

1615年

瘦马、盾牌、长枪

第十二组

哈维

英国

《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

1628年

心脏、静脉、动脉、血液循环理论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参考表2中一组或几组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思想家们流传下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材料二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 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 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 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 阶级和经济原因。
2021-01-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欧洲汉学家们称 18 世纪的欧洲为“中国之欧洲”。当时欧洲的思想精 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文字获得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 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 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伏尔泰认为, 中国的宗教(儒学 )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理性的宗教。以奎奈为代表的重农学 派认为中国实行的一种自然法。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深信,中国合乎理性的道 德规范是救治人类罪恶的良药,并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致治的理想国。莱布尼茨的学生 因为在大学作《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而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被勒令在 48 小 时内离开国境。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根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 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并分 析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
2021-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