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6世纪初创作的《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为题材,描绘了50多位不同领域的学者名人形象,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走在一起,一个指天一个指地,似乎还在进行热烈讨论。对这幅画作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最深刻的理解是
A.哲学家探讨的问题关乎人类命运
B.文艺复兴的影响已跨越时空界限
C.意大利是希腊文明的最大受益者
D.时代精神的光大离不开历史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世纪中期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35卷,撰稿者多为具有真知灼见的文化精英,提倡以进步去战胜谬误和偏见,代表着当时最高学术水平。这表明,《百科全书》的编撰有利于
A.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束缚而独立B.完成自然界认识首次理论综合
C.弘扬科学和理性推动思想解放D.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B.伦理与规范C.民主与人权D.救世与责任
4 . “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2019-12-25更新 | 804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被后世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是早期启蒙思潮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而现实的社会往往正相反,“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已,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未得天下之时,“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个人之产业,”既得天下之后“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引自卢梭《社会契约论》)所以,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所有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最高的公意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是在这种结合行为的刹那间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用来代替每个订约者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与大会中所有票数相等,而共同体以同样的行为获得到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摘自《旷世名典》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卢梭主张的主要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中法两国产生类似思想的历史因素。(答题时注意历史因素类的规律性作答)
(2)卢梭和黄宗羲都是所处时代思想家的代表,但其思想的历史作用不同,概述其思想作用的主要不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2019-12-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7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无授予则无权利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8 .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A.B.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他不是从神学写起的。而是一个以字母为索引的知识库。对所有知识一视同仁,在这本书里你只能在D(Dieu,神)和R(Religion,宗教)字首的条目下找到神学相关知识。上述材料表明《百科全书》
A.注重运用理性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
B.具有强调理性,否定一切权威的意义
C.对法国大革命具有思想动员的作用
D.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高于神学的权威性
10 . 宗教改革运动中,有这样一些观点出现了:(1)宣传政教分离;(2)强化认识自然就是认识上帝的观念:(3)颂扬发现人性、尊重人性、改造人性。这些观点有助于推动
①人文主义的兴起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③理性精神的培育
④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