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由相互封闭隔绝到逐渐联系、融合,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费自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描述的世界东西方相互隔绝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对他们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新的着重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种“新的着重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4)综上,简要谈谈你对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2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020-03-07更新 | 565次组卷 | 6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2016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马丁·路德认为对于与宗教信仰或宗教生活无关的事,世俗当局有权判处革除或流亡。宗教当局应该管理“属灵”的事,这才是符合理性的。但“属灵”的事并不是金钱和任何“属身体的事”,而是信仰和善行。这说明宗教改革
A.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B.反对罗马教皇和教会所享有的特权
C.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的前提条件
D.使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4 . 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观念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请回答下面小题

1.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进化论原理B.相对论原理C.万有引力定律D.主权在民思想
2.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2020-02-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人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2020-02-11更新 | 971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现世幸福B.追求人的自由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2020-02-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伏尔泰在《礼俗论》中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这段话主要反映了伏尔泰
A.痛斥欧洲商人的侵略行径B.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
C.抨击法国的政治体制D.认为当时的中华帝国比欧洲各国优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的。在古代,中外对法律的理解和执行存在着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应(孟子的学生)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传说中的人物,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为士,瞽叟(gǔsǒu舜的父亲)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法制观念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1-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权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在孟德斯鸠对自由的叙述中
A.强调自由绝对性B.抨击了专制政体
C.明确法律的地位D.呼唤着民主共和
10 . 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B.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