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雅典德尔菲神庙的女祭司发布神谕,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为了验证神谕,苏格拉底遍访名人智士,结果他发现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智慧。为此,苏格拉底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无知即罪恶
2 . 沙龙生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贵妇常把她们的客厅变成社交场所,谈论的话题多集中在文学和时尚方面;18世纪中期以后,沙龙发展到了顶峰,逐渐演变成为政治批评的中心。这说明沙龙
A.是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B.以追求文学时尚为目标
C.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衍生品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轨道
C.完成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
2020-04-15更新 | 535次组卷 | 7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启蒙思想在西欧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从英国的审慎启蒙到法国的偏激启蒙,再到德国的深刻启蒙,其中的发展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启蒙运动理解为一个统一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而应该细致地分析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具体情况。但是无论如何,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理性的时代到来了,理性成为西方文化舞台上的主角,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浓重阴影而走向现代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5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相比于文艺复兴在提高“欧洲人民的觉悟”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直接追求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德国启蒙思想家则把自己的理想和意识伪装成超现实的精神,其启蒙思想往往通过文学和哲学的抽象思辨来表达,如歌德的启蒙文学、康德的古典哲学。究其根源是由于当时的德国
A.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C.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2020-03-20更新 | 46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这个运动的最大坏处,可以说它是排斥人民大众的,通过它,欧洲第一次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教养的阶级。”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08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开始由人文教授开设希腊语、逻辑学、自然哲学等课程,直接对大学外的人士开放。1743年,神圣罗马帝国新成立的哥廷根大学,一开始就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个学院,尤其强调课程教学及学术研究的自由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欧洲
A.传统神学已完全被人文科学替代
B.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C.启蒙思想已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
D.大学正在成为传播科学理性的场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的小册子中使用了“罗马党徒”一词。这个词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
A.宣扬了宗教宽容的理念B.实现了德意志思想上的统一
C.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
2020-02-20更新 | 3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1712—1778年)写作了若干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新爱洛绮思》《爱弥儿》等,还包括他的自传《忏悔录》。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卢梭在政治方面提出的“社会契约论”。他的这方面理论,确实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罗伯斯庇尔等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是他的热烈拥护者。

——摘编自【美】卡罗尔·布拉姆《卢梭与美德共和国——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语言》

材料二   作为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与魏源都猛烈地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龚自珍的特点在于以“但开风气不为师”标榜,对旧的社会现象和士林风气进行了最早、最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其锋芒所向,主要在封建社会内部。梁启超评价龚自珍说:“吾见并世诸贤,其能为现今思想解放光明者,彼最初率崇拜(龚)定庵。”并将他誉为“中国的卢骚(卢梭)”。

——摘编自麦若鹏《龚自珍传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卢梭的“政治语言”“政治哲学”,并分析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被誉为“中国的卢梭”的原因,并指出造成龚自珍与卢梭思想差距的社会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