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等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壮胆。材料中人们“请出亡灵”的主要原因是
A.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西欧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世界观
2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2020-04-17更新 | 680次组卷 | 5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 .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没有完全摆脱神学的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5 .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意大利
A.商业和手工业发达,有雄厚的财力B.聚集了众多的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
C.若干城市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有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思想统一,天下归一B.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C.反对迷信,蔑视神权D.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020-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
7 . 在中世纪欧洲人们习惯用拉丁语写作。但14世纪以来,用本民族语言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如薄伽丘用意大利语方言写作《十日谈》,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受到大家欢迎。 这一现象
①强化了天主教会的控制       ②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推进       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19-1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
9 . 一位思想家说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卢梭C.康德D.孟德斯鸠
2019-12-02更新 | 1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B.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C.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019-12-02更新 | 23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