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史学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由启蒙时代带来的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面生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促成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大革命前法国的中心矛盾是
A.君权神授与天赋人权
B.专制迷信与民主科学
C.专制王权与自由平等
D.神职特权与宗教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2018-02-08更新 | 450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2018-01-09更新 | 20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6届山东滕州一中高三12月段测历史试卷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识,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2018-01-03更新 | 43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网课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柏拉图看来,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乃至亵渎神明,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2018-01-03更新 | 35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月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B.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C.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D.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道路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的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并未像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五四启蒙运动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开启了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帝制结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因此,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与西方内源性启蒙相比,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是由西方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

——摘编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同于西方启蒙运动的原因。
10 . “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利维坦》
B.《政府论》
C.《社会契约论》
D.《论法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