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力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B.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
C.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D.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2 . 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否定了罗马教廷神圣权威
C.促使不同于天主教的新教派产生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2020-04-18更新 | 344次组卷 | 32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黄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2020-04-17更新 | 680次组卷 | 5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年高三一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4 . 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宣称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把帝国西部政权“赠与”教皇。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这一事件
A.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动摇了信徒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西欧的宗教改革D.奠定了《圣经》的权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与性格创造出了神,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此少了一份对自然的恐惧,多了一份探索的勇气。他们还创造出了完整的诸神谱系,这种秩序和规则的概念,反映了一种原始的逻辑体系,据此对古代希腊神话作品理解正确的是
A.注重于天人感应B.背离了科学理性
C.维护了直接民主D.体现了人文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该观点
A.是“不断革命”的原动力B.是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的根源
C.实际体现“社会契约”思想D.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7 . 《九十五条论纲》中第四十九条的内容是:“基督徒须知,他们若不信靠赎罪票,赎罪票便是有用的,但他们若因赎罪票而丧失了对上帝的敬畏心,赎罪票便是最有害的。”由此可知,路德主张
A.因行称义但信仰也可得救B.虔诚购买赎罪票就可得救
C.基督徒必须虔诚信仰上帝D.赎罪票是有害的不必购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19-1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9 . 学者罗竹风在《宗教通史简编》中提到:“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文中“因信称义的潜台词”是指
A.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自主权B.破除一切宗教的影响
C.依靠教阶制度和圣礼来得救D.为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10 .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A.封建王权退出了历史舞台B.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
C.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D.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