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只产生于西欧,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资本主义却长期处于阻滞状态?为了解答上述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着重论述了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始于这样一个观察:在十九世纪前后的欧洲各地,基督新教盛行的区域通常伴随着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宗教信仰与事业精神同时体现在同一类人群身上。由此引出本书的命题:基督新教所产生的职业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有因果关系。新教信仰塑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伦理规范,沉淀为欧洲社会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成为理性资本主义精神,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的历史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03-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新教内部达成协议,如果某一领主从某一新教派别改宗另一新教派别,不得强迫其臣民亦改宗。这一规定
A.有利于新教各派内部达成和解B.形成了欧洲大陆的宗教新格局
C.推动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播D.有利于增强封建领主的控制力
2022-03-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路德认为:“人们应该服从作为上帝的臣相的掌权柄者,并以全部畏惧和崇敬之心听命于他们,正如听命于上帝本人。”他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近代人文思潮的出现B.确立了耶稣的至高地位
C.奠定了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D.客观上强化了世俗王权
4 .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他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对“高尚的蒙昧人”的推崇,反映了卢梭
A.思想带有偏激色彩B.极力反对工业文明
C.传承了自然法精神D.倡导理性和谐原则
2022-01-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前中期处于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国。然“萌芽”幼弱、“启蒙”声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来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激进的神学教义革命,在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到近代早期天主教与新教并存的文化转型中,有关信仰矛盾的不断激化挑战了君主统治的权威,因此宗教信仰并存问题成为亨利八世之后的英国君主重点调和的对象。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无不体现着信仰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信仰自由依靠政教分离得以实现,真正促成了公民时代的到来,政教分离因而被称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文化“新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2021-12-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宗的教义要求人们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反对中世纪时期所倡导的禁欲修道。由此可以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近代科学兴起B.彻底放弃宗教信仰
C.顺应资本主义发展D.崇尚君主权力集中
2021-12-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度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总之,那年刚一交春,瘟疫严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开始显露出来。…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我们的城市陷入如此深重的苦难和困扰,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十日谈》

材料二 1630年代,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工,总人口大约6000人,其中2000人是契约佣工,200人是非洲奴隶。但到了1650年代,奴隶人口就超过了欧洲人(包括自由人和契约佣工),1680年一一这时甘点已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一一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

——【美】丽莎A.琳赛《海上因徒:奴隶贸易四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及该作品反映的思想核心。如何认识该作品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17世纪30-80年代,巴巴多斯的主要经济作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1-12-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的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二是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反映了
A.对于理性思潮的批判B.工业革命发展的新需求
C.人主体地位开始确立D.对审美情趣的感性关注
9 . 加尔文在日内瓦推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创造财富不是罪恶,只要在品质上不违反《圣经》,在财富使用上不挥霍浪费,赚钱发财也是替天行道,是上帝恩典的标志。这一理论(     
A.提供开辟新航路的宗教动力B.破除了天主教会禁欲说教
C.诱发了社会追求财富的风气D.顺应了新型经济发展趋势
10 .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描绘的圣母仿佛现世生活中的母亲,端庄而慈爱;达·芬奇在《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塑造的圣母更像一位普通的民妇。这些作品旨在
A.倡导民众节制私欲B.呼吁人与神同形同性
C.批判天主教会虚伪D.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