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法国传统派精英一开始认为,启蒙哲人们是前一个世纪的唯物主义者,是自由思想家的平庸继承人。后来,在他们眼里,启蒙哲人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阴险,越来越政治化。据此可知,启蒙思想(       
A.影响力度逐渐得到提升B.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C.符合立宪政体发展需要D.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2 . 16世纪,路德提出“两个王国”理论,即“属灵”王国和“属世”王国,两者在相关的权柄领域内各司其职、互不统辖、互不干涉,共同管辖上帝创造的世界。这一理论(     
A.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B.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
C.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D.直接引发欧洲科学革命
3 . “卢梭并不认可启蒙思想家的怀疑精神能够把人们的心灵从对自然、对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他认为,人们过度依靠理性,就必然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和过上自主而自然生活的可能。理性只适合用以建立一种人为的政治社会,而不适用于培养自然的习性与美德。”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D.试图调解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2023-03-24更新 | 202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被称为欧洲医学的奠基人,他要求医者入行前都要宣誓,“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这一誓言被称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该誓言表明,在古希腊(     
A.社会生活缺乏法制基础B.人文思想影响职业道德
C.民主政治促进文化繁荣D.宗教信仰决定医学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了新教禁欲主义思想。它主张把劳动或工作看作是增加上帝荣耀的神圣职责或手段,既反对贫穷、懒惰,又厌恶“豪门的放纵挥霍以及暴发户的奢华炫耀”。该思想
A.是对中世纪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强化了宗教学说对人们的束缚
C.适应了新经济因素发展的要求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
6 . 一提到文艺复兴,人们常常说出彼特拉克、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历史名人,以及《歌集》《创世纪》《哈姆雷特》等文艺名作。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美术领域的成就最高B.首先从意大利开始
C.催生了大批名人名著D.使人们摆脱了基督教毒害
7 . 黑格尔把智者们称为“思辨哲学家”。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让人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在道德世界起决定作用,是什么东西使人满足……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反思,不再满足于把法律和神当作权威和外在必然来服从了,而是在自身中获得了满足。这表明智者学派
A.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具有初步理性思维色彩
C.认为社会中的人们应当具备美德D.宗教意识仍然非常强烈
2022-01-0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14、15世纪,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生活丰富多彩、追求质量,手工业、商业发达,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美第奇家族最初经营钱庄,后设立银行,曾长期操控佛罗伦萨市政府;同时,洛伦佐·美第奇又是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该现象
A.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基础B.为人文精神滥觞准备了条件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社会影响
9 . 孟德斯鸠强调,法可以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也应遵循自然法之平等精神。由此可见,孟德斯鸠
A.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B.主张理性制定法律
C.极力倡导三权分立学说D.认为权力属于人民
2021-12-1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均对此概念作了诠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至善”就是“事理当然之极(尽善尽美)”,其“得之于天而见于日用之间”,因为“得之于天”,又叫做“天理”,“天理”显现在事物之中,就成为“事理”,“天理”和“事理”是一回事。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理”就是“至善”,其主要内容为“仁、敬、孝、慈、信”等等。达到“至善”境地的方法就是“复天理、去人欲”,其标准就是“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改编自吕等雯《朱惠理解的“止于至善”及其可能内涵研究》

材料二 康德认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人要遵守“绝对命令”,要奉行义务与职责;作为感性的经验者,个体希望自身能够幸福。因此,“德行”虽是至上的善,却还不是圆满的善,只有再加上“幸福”,才能构成“至善”德行是至善的第一要素,幸福作为道德的结果构成至善的第二要素,道德与幸福之间有一个存在。这个存在,使得自然不但与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法则相和谐,还与他的道德意向相和谐。有了这样的悬设之后,世界上才会有至善存在,而这样的一个存在,就是神。通过上帝之手将幸福与德行和谐地共存于“至善”之中。

——摘编自刘延苗、何炳武《康德与朱惠“至善”概念之比较》


(1)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与康德关于“至善”认识的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康德“至善”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