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有同学对如表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他所确定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时间主要思想
嘉庆、道光年间魏源提出“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9世纪50至60年代洋务派提出“官督商办”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农商俱利”“工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知识分子提出“实业振兴”“棉铁主义”“收回利权”

A.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重商思想的深化与变异
C.“商战”与“工战”的论战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2023-01-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号召人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鲁迅也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认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他们这一做法旨在(     
A.反对迷信盲从心理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抨击北洋军阀统治D.促使国民个性解放
3 . 下表列举了近代史上两个政治派别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不同观点。表中的a、b两个派别分别对应的人物是
a满族、汉族同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存在民族压迫
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
b满洲统治为“异族统治”,是“以腐败之成法愚弄之锢塞之耳”
我们现在的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

A.李鸿章   谭嗣同B.梁启超   魏源
C.康有为   孙中山D.左宗棠     章太炎
2022-03-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锋、对抗、排拒、吸取、融合的历史,一部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全面的历史。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一一“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一一“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一一“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第三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分别是《新青年》创刊号《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一),中部印有美国企业家卡内基的肖像;1923年6月《新青年》的封面(图二),题为“来自监牢的庆祝和呼声:共产国际万岁”,图案融入中国元素。《新青年》杂志的封面设计

图一

图二

A.体现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持续高涨B.表明舆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具有主导作用
C.揭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D.表达了时代的思想吁求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022-02-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探讨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他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其国犹能立者”,并对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种种劣根性进行鞭挞。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A.开启民智,塑造近代公民人格B.倡导革命,救亡图存
C.反对传统,冲破儒家伦理桎梏D.警醒国民,变革图强
2022-02-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世纪60年代起,谈西学、办洋务成为一种时尚,“洋务”一词一改“夷务”的轻蔑意味,成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趋时名词,而到了甲午战争后“洋务”又被当作贬义词。这种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对本土文化价值的坚守B.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曲折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D.国人摒弃“中体西用”思想
2022-02-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胡适说:“国语……没有一种不是文学家造成的,包括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及其他各国的国语,大都是靠着文学的力量才能变成标准的国语的…有了文学的国语,方有标准的国语。”据此可知,文学革命
A.被赋予培养国家意识的使命B.出发点是提升国民文学素养
C.依靠文字的统一而获得发展D.全面肯定了西方的语言文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献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所有成员都没有提到过这篇“宣言”,而北京早期组织的张国森在回忆中明确提到“一大”前曾经草拟《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俄罗斯档案馆里发现的张国焘1929年在英斯科中山大学讲党课时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情况的两次讲课稿,提到了由个北京组织制定的《党纲》,其内容与“宣言”高度一致。

李大钊的文章与“宣言”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极多,如李大钊很早就认识到“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宣言”即秉持这种观点。又如李大钊在“五四”前后始终倡导要有崇高的“理想”,“宣言”热情赞颂了“共产主义”的理想,陈独秀在此前则没有这样的认识,对“理想”抱有贬义,认为多是空谈。

李达写的《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和施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都提到陈独秀和他们酝酿起草党纲、党章的问题。1920117日出版的《共产党》杂志第1号,引用当时毛泽东致蔡和森的信,说此文献“即仲甫(李大钊)所为”。对照李、施的回忆和《共产党》杂志的内容,与《宣言》基本一致。而杨奎松著《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中写道:“11月维经斯基代为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文献是如何被发现的》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中国共产党宣言》作者归属的主要观点。
(2)关于《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作者究竟是谁存在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礼教并不是人类“固有之物”,而是圣人制造出来的,作为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革命派谴责那满口仁义道德的封建卫道士是一群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这反映了革命派
A.大力提倡民主共和观念B.极力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C.主张民族主义反对专制D.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
2021-06-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