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欲破壁以自拔于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极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者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在梁启超看来,道咸之际的思潮(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B.是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和复兴
C.促使儒家内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D.表明救亡图存的目标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     
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
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
3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4 . 1875年,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将西方的议院制视作西方国家君民一心、共谋国事的例证。他认为“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但“义可采取”,即议院制符合中国“谋及卿士”“谋及庶人”的古意,具有巩固人心的效能。这一认识说明当时(     
A.政治改良已影响清廷上层人士B.部分官僚借助传统理念应对变局
C.中体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D.洋务运动无法达成富国强兵目的
2023-07-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极力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了不少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的改革方案。例如,漕运改革政策、盐政改革政策、治水政策等。这说明魏源(     
A.要求变革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B.找到解决清朝统治危机的办法
C.企图借西学和改革来拯救时弊D.呼吁时人全面引进西学以救国
2023-07-08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国税华货,进口从其重;中国税洋货,进口求其轻。华人商于西国者,按名纳款,岁有常规;洋人商于中国者,并无此费。”据此可推知,郑观应主张(     
A.维护中国经济主权B.清朝积极融入世界
C.巩固中西对等外交D.打破关税贸易壁垒
7 . 1920年,谭平山著文指出:“一定要使各人对于社会上产业上政治上一切人间的生活,都同时获得个平等的机会,才算得自由,才算得人人自由。1921年9月,彭湃也认为:“我们既承认现社会之种种罪恶,种种缺陷,有不得不实行社会革命之决心……我们赶快将新社会现在我们的眼前。上述主张(     
A.反映出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说明社会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
C.有利于壮大“救亡图存”的力量D.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现象(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20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出处选文(部分)语体情况
1923年版叶圣陶《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导言》《莫尔斯传》文言文119篇,白话文59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1
1935年版叶圣陶、夏丐尊编《国文百八课》《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项链》《背影》文言文58篇,白话文86篇,文白的比例约为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