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成书于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书名的字面意思是“在研究周朝典故的茅屋中发出抗议”,内容涉及停武试、制洋器、善驭夷、采西学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传统知识分子思想完成转型B.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西学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深入D.知识分子固守传统文化
2023-12-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景博中学、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3 .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英国社会多有赞赏,“国中无论男女皆习文艺,能诗画,兼工刺绣。婚姻必男女自愿,然后告诸父母,不用媒妁……父母产业男女均分,不能男多女少”。由此可知,魏源(     
A.主张革新传统纲常思想B.提倡经世致用务实学风
C.积极接受西方近代教育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4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7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所构建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这一理论体系表明维新派(     
A.兼具改良与革命的政治诉求B.民族危机意识的日益增强
C.坚持“中体西用”的政治理想D.减少变法阻力的妥协心理
2023-03-30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隆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翻译高潮。其中,第三次翻译高潮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对西学的翻译。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等被翻译输入。这次翻译高潮(     
A.根源于近代政治制度变革B.促进了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历史潮流
8 . 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陈衡哲出身缙绅之家,后留学美国,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回忆清末初读林纾翻译的小说《不如归》时,因其所言情事类似从小背诵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才更好接受之,而缺乏此类成分的新文类就很难戚戚于心”。这一材料说明(     
A.思想启蒙需要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B.新文化运动借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古典文学蕴含大量婚恋自由的主张D.社会环境对人的观念具有决定作用
2023-03-02更新 | 536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