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50次组卷 | 6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育新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019-01-30更新 | 150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贵州铜仁思南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学术、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得益于
A.“星火计划”的制定
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C.“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D.“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江大河》是2018年年末吸粉很多的电视剧,下面是摘自电视剧的情节:

主角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出身不好,一直倍受歧视,1978年高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过线,但在向镇革委会递交政审材料时因家庭成分问题被直接赶出来,经过一番波折,宋运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大学。

宋运辉在大学听说同学的父亲平反了,急忙在放假时回家,路上遇到未来的姐夫雷东宝,雷东宝向他请教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宋运辉成为当地唯一能清楚解释这一政策的人,雷东宝回大队后就开始着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困难重重,最终得到县里的支持;雷东宝后来成为队里的书记并领导大家建立了建筑工程队,小雷家的预制品厂效益好,只是每个供销社都管他们要指标,没有指标就买不到钢筋水泥,需要指标和批条,小雷因辗转买卖钢筋水泥被告倒卖国家计划物资。此时宋运辉的姐姐开始在家养殖长毛兔并将技术推广到全村,大获成功。

宋运辉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个体户杨巡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他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1-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民"、"童子军"、"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这里由荒无人烟到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该村的变化最能说明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
A.建国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8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主要经过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对应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战略是
A.科技为政治服务的战略
B.以“大科技”发展为主的战略
C.调整和重建中发展的战略
D.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
9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民族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强化考历史试题
10 . 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
A.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B.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
C.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
D.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