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1957年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规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2019-06-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10年,中国各职业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约为13.4年,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12.5年,受教育年限最低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7年。对上述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受教育年限的差异
C.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合理导致了阶层固化
D.受教育水平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阻滞社会流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描述了农村改革的历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现象。故事部分梗概如下:

1978年高考,出身不好的宋运辉和姐姐都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县里有关领导的阻挠,姐姐宋运萍主动放弃上大学换取了弟弟上大学的机会。复员军人雷东宝在小雷家村老支书的支持下,顶着上面的压力,实行了分田到户,并重开了砖窑厂,小雷家村开始摆脱贫穷,走上了致富之路。雷东宝也与宋运萍结婚,成为小雷家村第一个不再当“光棍”的年轻。正当小雷家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时,县里进行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卖馒头的个体户杨巡被抓,雷东宝也被带到县招待所进行隔离审查。在徐县长的帮助下,雷东宝被释放回村,但之后村办企业遭到了县里国营企业的拒收、压价等一系列的围攻,最后在雷东宝的坚决抵制下,小雷家村的村办企业获得胜利,再次走上了兴旺之路。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在1964年10月16日,美国报纸《THE RECORD》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重磅新闻:“红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引起美国密切关注。以下关于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颗原子弹爆炸标志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
②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文革”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我国还不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3-05更新 | 662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世纪80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从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从书”、“走向来来从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左”倾思想影响依然严重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表明中国学术界已全盘西化
2019-01-3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9 .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 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 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0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47次组卷 | 6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育新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