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B.空间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D.文化教育领域
2018-01-03更新 | 1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攀枝花十五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A.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3 .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对外政策
C.世界潮流
D.科技实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2017-11-12更新 | 18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
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6 .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2017-11-06更新 | 14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 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017-09-23更新 | 689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促成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开始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2017-07-16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