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这是对谁的褒奖
A.钱学森B.袁隆平C.李四光D.杨利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019-01-30更新 | 150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2019-01-30更新 | 781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对人才培养应“专、快、多”,即培养的人才技术专业、培养速度快、培养人才多;要求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从“通才教育”转变为“专才教育”。这种转变
A.扩大了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
B.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C.体现了文教事业“大跃进”
D.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5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C.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2019-01-08更新 | 3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文教科书的演变

时期项目1908年吴曾祺版1935年叶圣陶版2013年版人教版
语体白话文086120
文言文7045860
作者性别267108166
0317
核心思想以“八条目”修身为主,“八条目”指的是《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民国“新修身”为主,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以新时代“素质教育”为主

——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8 . 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很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A.现代中国的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2018-12-13更新 | 88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10 . 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