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摘编自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2 . 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 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23-24高三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
3 . 【中国古今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4 .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老解放区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新解放区教育则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采用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这一会议精神(       
A.有利于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D.捍卫了新中国的教育主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战前,由于大学教育主要由中央拨款,中学教育由省府拨款,小学教育由乡村自筹,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在10—15元间(相当于普通工人收入),中学教师在40—150元之间,大学教授月薪可达300—600元(与公务员相当),最低级的助教也可拿60—180元。这主要反映出(     
A.小学教师生活水平最低B.大学教师工作条件优越
C.大中小学教师薪俸悬殊D.国家严重忽视基础教育
2023-05-27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风向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的宣传画(下图)敏锐地切中了时代的脉动,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据此可知(     
A.上海引领思想变革潮流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科教强国观念受到重视D.现代主义成为艺术主流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1949年12月23日,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两为”教育方针确立的根本遵循是(     
A.革命任务B.经济建设需要
C.国家性质D.教育发展阶段
2023-04-0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稼先(1924.61986.7),中国著名科学家。1950年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仅过去9天,就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踏上归国的轮船。行李中除了少量的日常用品,大部分都是对建设新中国有用的杂志和书籍。回国后,他相继发表多篇重要的核理论研究论文,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959年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带头攻关,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他参加过32次,有15次,是他现场亲自指挥。他参与编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总结了上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培养核能领域科研人员的入门教科书。他身受核辐射侵袭,留下“死而无憾”的遗言并表示:如果可以死后重生,他仍然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摘编自《邓稼先了却报国之志》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邓稼先的生平做简要评价。
2023-03-2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1960年1月在中国出现的宣传画,画面中左侧的工人举着大学课本,右侧的大学生拿着锤子,两个群体互相学习。该宣传画体现出当时中国教育(     
A.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C.呈现急躁冒进倾向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3-03-2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