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这表明汉代(       
A.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B.政治受到鬼神论影响
C.儒学重现实轻人伦的特点D.儒学日益走向神学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3 .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4 . 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春秋】

老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

材料二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战国】韩非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西汉】董仲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主张中对“民”的不同态度。
(2)结合战国至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趋势,分别说明材料二中韩非子、董仲舒的君民关系主张有何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2021-08-05更新 | 1161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从建元五年(前136年)到元光元年(前134年)五月的主要活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儒术取代黄老之学,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国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统统罢黜;不断从太学中选拔博士弟子加入官僚集团。上述记载表明﹐汉武帝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传承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C.为封建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导致了非儒学学派的消亡
10 . 董仲舒曾说,假如认为万民的性已成善,那么王者受命于天的意义何在?天立王者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既违背了天意,也是不符合规律的。在此,董仲舒论证了
A.“大一统”理论B.“天人感应”学说
C.王道教化主张D.独尊儒术的必要性
2020-09-27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