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期,代表儒家的儒生和代表法家的官吏矛盾尖锐,有过多次争论。东汉时期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动下,儒生多精通法律,熟悉政务,王粲在《儒论吏》中说:“吏服训雅儒通文法"。这种儒家士大夫的官吏化
A.背离了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B.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儒法并用的统治思想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2021-12-02更新 | 58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国势衰微、苛政病民、社会动乱或天象异常、逢遇自然灾害时,列数自己的错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以获取民心。汉朝是作为有史以来出现罪己诏最多的王朝,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晚年的罪己诏。据此推知,罪己诏是
A.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手段B.皇权统治不稳的产物
C.君主专制集权下的被动选择D.儒家思想影响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后汉书·舆服志》:“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彰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由此可知,汉代
A.官场腐败现象得到遏止B.社会生活体现传统观念
C.世家大族势力严重削弱D.皇权受到礼制思想制约
5 . 董仲舒修改了邹衍(战国时齐国思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三统之正黑统、正白统、正赤统之循环往复,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他认为:“得天统的受命之王,不是继体守文之王,而是创立朝代的新王。”董仲舒的这一主张
A.体现了新儒学的严密性B.证明了王朝更替的科学性
C.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髓D.指出了新王改制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鉴于“(西)汉典寝而不著”的状况,东汉中后期学者对当代制度给予高度的关注,他们提出模仿《周礼》记述汉代官制的构想,以做到“定位分职,各有条序”,并撰成首部官制研究专著一《汉官解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汉官制的缺失B.继承了周代政治体制的精髓
C.儒家文化的发展D.厘清了东汉官僚体制的弊端
2021-11-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以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这表明西汉时期
A.从“以法治国”变为“以礼治国”B.继承秦以来“以法为教”的主张
C.开创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的先河D.儒法之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10 . 如图为《史记》所载黄帝世系。这一记载
A.出现时间较晚其真实性不可考证B.标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反映出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D.表明西汉开始了夷夏共同体重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