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2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2018-09-07更新 | 192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平行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A.理在气先
B.心即理也
C.天地之化日新
D.人人有良知
4 . “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朱熹B.李贽C.王阳明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
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
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加试题】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称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日久自然见真知
B.思想观点复杂多变,愈争辩则愈明朗
C.文献记载掺杂主观,史料考证极重要
D.过去与现在相纠缠,历史解释显立场
7 .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2016-11-27更新 | 26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绍兴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8 .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也”,“心外无理”。这说明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A.“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是否继承儒学正统以治理国家
C.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D.是否从人的主观世界去寻求“理”
2011-03-07更新 | 7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