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1 . 《宋史》记载:“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以下言论体现“焕然大明”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此说明
A.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B.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
C.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D.理学中“人”的发展受到关注
2021-03-10更新 | 42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关于其讲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知,张载
A.提倡学以致用B.忽视循序渐进
C.集心学之大成D.思想不切实际
2021-03-06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朱熹曾明确地说:“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可见,朱熹
A.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提倡坐而论道
C.注重学习书本知识D.轻视理论探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问:天道如何?日: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宇宙之间,一理而己。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表明理学家认为
A.理是世界万物本原B.格物致知
C.应当“存天理,灭人欲”D.心即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说,宣称良知即是常道,儒家的经典《六经》不过是吾心之记籍。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相合的即是真道,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未合的皆不能苟同。王阳明的这一观点
A.以儒释道为终极哲学体系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D.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
8 .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否定孔子思想权威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人的主体意识
9 .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元不相干。”由此可知,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致良知
10 . 朱熹编撰《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一现象
A.表明儒学更加关注现实B.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D.提高了民众道德修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