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学派理学。下列有关于理学表述正确的是(     
A.白鹿洞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B.代表人物有北宋的程颐、程颢、朱熹
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从北宋中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2 . 宋朝理学家主张人们通过一步步的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为此,他们提倡(     
A.隆礼重法B.格物致知C.致良知D.个性自由
3 . 王守仁和马丁·路德作为同时代的两位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各自民族历史的关键时期,并对后世历史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二   从政治上看,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诸侯革命。自中世纪末起,德意志的领主们就渴望成为“自己领土上的教宗”;通过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位德意志王侯都成了“教宗”,借此他获得了拥有主权的基础。

——摘编自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思想的核心,并结合所学指出陆王心学的积极之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直接推动德意志王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的主张。

4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5 . 在王守仁看来,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把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实际地践行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上述思想主要表达了(     
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
C.“致良知”D.“格物致知”
6 .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这两句诗歌反映了(     
A.朱熹的“格物致知”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2022-11-0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主张体现北宋时期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宇宙之间,一理而.....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8 . 宋明时期一位思想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这位思想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赞
2022-06-13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朱熹之学讲"格物致知",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B.求理的方式和途径
C.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D.儒学的地位和作用
2022-02-19更新 | 780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