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朱熹指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所以应当“革尽人欲复尽天理”。这体现了朱熹
A.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思想B.注重伦理道德的通俗化
C.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D.强调个体价值和人性尊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观点体现王阳明思想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0-11-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代,儒学家们突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
A.二程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四民平等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5 . 某位思想家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董仲舒B.朱熹C.程颐D.陆九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体现王阳明的思想是
A.“致良知”B.“知行合一”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
8 .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9 . 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至善完美,气质之性有善有恶。由于掺杂了气质之性,使得宝珠蒙尘,而教育在于变化气质,在于复性,所以要去除蒙蔽,灭人欲,回复完美至善的天命之性。黄宗羲强调后天的学习,学习“善”的知识,养成至善的性。两位思想家
A.都强调学习对完善人格的作用B.理论内容、形式上的主张不同
C.都重视“天命”对人生的影响D.都认为人性之初以“善”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