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2016-12-12更新 | 126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上述思想
A.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D.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4 . 当代学者徐定宝在《黄宗羲评传》中写道“阳明心学倡导‘心外无物’、‘心外无学’……肯定主体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的性质起着决定的作用,引导人们走出圣贤与经典为中心的章句之学的死胡同,点明儒学伦理精神处于世人自己的心灵之中……在明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想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据此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A.延续了心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性思考
B.客观上延缓了儒学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C.摆脱了儒学在中国思想界的中心地位
D.有效推动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新发展
5 .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男女平等”说和“女胜于男”说。这反映在晚明
A.女性提出维护自身权益诉求
B.进步思潮极大推动妇女解放
C.出现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自由平等的思想被普遍接受
6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7-10-01更新 | 29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33年,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等人募集了大量装帧精美的书籍运到中国,史称“七千部西书入华”。这些书大部分被收藏在澳门,小部分被运送到中国内地。其中部分图书被翻译成中文,见如表

作品

作者

主要内容

《建筑十书》

(古罗马)维特鲁维

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理

《数学札记》

(荷兰)西蒙史特芬

近代数学和工程学

《矿冶全书》

(德国)乔治鲍尔

近代采矿、冶金的技术及管理办法

《天体运行论》

(波兰)哥白尼

近代天文学,包括日心说

——据毛瑞方《七千部西书入华与<北堂书目>》整理

材料二   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多名皇家科学家抵华掀起了欧洲人研究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17世纪和18世纪,在欧洲出版的中国作品达723种,其中部分图书见如表

作品

作者

主要内容

《中国科学提要》

(葡萄牙)郭纳爵

《论语》和《大学》的合译本

《中国政治道德科学》

(意大利)殷铎泽(比利时)鲁日满等

《中庸》译本

《中国哲学家孔子》

意大利)殷铎泽(比利时)鲁日满等

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系统介绍

《中华帝国志》

(法国)杜赫德

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全面介绍

——据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东西方译著的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2020-06-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综合训练(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某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019-11-22更新 | 13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佳木斯市富锦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学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文化视野。如史地学,以往只是王朝政治史中一个很小的附类,在此时独立的史地类著作开始大量出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为其优秀代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学思潮的发展B.阳明心学的推动C.加强专制的需要D.西学东渐的影响
10 . 明清之际的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心学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据此推断
A.心学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B.程朱理学不适应时代需要
C.明道救世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社会变动推动儒学新发展
2020-10-27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