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陆九渊“心即理也”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8-12-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这反映了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
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3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了君主制度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强调对民意的尊重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019-0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三明A片区联盟校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地点描述
匡社衡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苏州黄宗羲等人訾议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扬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无锡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D.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2018-11-01更新 | 16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5 . 《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2016-11-27更新 | 333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8 .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2019-01-11更新 | 117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二者都构想了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实学”对当时社会思想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5)综上,请你谈谈对思想变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