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并简述宋明理学的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文化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文化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2 .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2019-03-28更新 | 221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4 .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王艮的思想
A.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体现出一定的民本主义色彩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5 . 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8-05-07更新 | 31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永安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卢梭是一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3)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变革
C.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
D.经济发展改变社会观念
2018-10-26更新 | 256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章回小说、工商皆本、房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可以任选一个特定时段历史现象拟定具体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对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以往学者多认为它是“文字狱”导致的消极后果。后来也有学者提出通过考辨、诠释来评判前人的学术得失,发明原典大义,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方法。据此可知清代(       
A.考据学的产生具有学术背景B.统治者支持乾嘉学术的发展
C.乾嘉学派比较重视经世致用D.考据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先进
10 .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2017-07-04更新 | 401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