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2018-11-11更新 | 477次组卷 | 4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明清进步思想家是传统思想的背叛者
D.两宋时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3 .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4 . 明代一位学者认为,教育的任务,乃至统治的任务,不是迫使人民服从一定的哲学条理或国家的规定,而是顺应人的天性之势导其向善。据此可知,这位学者
A.抨击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正统
C.重视社会责任D.强调经世致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较,文艺复兴较为相当。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以明清之际最富于战斗精神的政治哲学著作《明夷待访录》和《潜书》与孟德斯鳩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虽然在抨击封建专制帝王的猛烈程度上可谓东西呼应,不相上下,但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是孔子思想的“死”与“活”,是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比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就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二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如图)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8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9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了君主制度B.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强调对民意的尊重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2019-01-30更新 | 127次组卷 | 43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2017-09-16更新 | 253次组卷 | 1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