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最早发端于英国和西欧地区,并向欧洲、北美、亚洲逐次扩展。


问题:
(1)列举16世纪后西欧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2)请以英国为例,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说明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2020-03-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孔像之争”

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

材料一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材料二   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

材料三   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

——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

材料四   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五   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

——摘自《人民网》


问题
(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
(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
(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
(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
2020-02-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17·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3 . 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都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

(3)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

2018-03-26更新 | 5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7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4 .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上述图片所出现的历史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这些图片所反映的美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逻辑关系。
(2)图片所反映的美法两国政体分别是什么?其本质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2020-02-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5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请概述人类历史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6 . 中国文化的不同评价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远播世界,对许多地区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方面已臻于完美境地,其余方面的知识,倒是我们传授给她们的;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她们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应该看到,科学和艺术在中国没有任何进步,这个民族既无高大的建筑,也没有美丽的雕像,更无诗歌、音乐、绘画和雄辩术

——狄德罗《狄德罗全集》

问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哪些?
(2)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
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
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
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8 . 欧洲流行“中国风”

材料一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在社会生活上广泛流行“中国风”,甚至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法国宫廷采用了中国人的节日庆祝形式。

材料二

在伏尔泰眼中中国人具有“最完美的道德”。他还用中国的年代学、历史纪年,驳倒了《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说。按《旧约》圣经记载推算出上帝创世年代为公元前3761年,而中国历史的可靠记录已有5000多年了。

﹣﹣摘自《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问题:

(1)当时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的前提是什么?

(2)列举当时欧洲社会广泛流行“中国风”的主要表现。

(3)“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法国宫廷采用中国人的节日庆祝形式”,从中可透视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4)从史学研究看,对“上帝创世”年代和“中国历史的可靠记录”的推算主要存在怎样的局限?

(5)请从历史视角解释上述两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9 . 崭新的开始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 自由与平等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有他们所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二:“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受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法国民法典》第537条

材料四:“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五:某法国学者说:“当人民大讲博爱,法国革命快结束的时候,拿破仑却在殖民地恢复了奴隶制度。……当法国人宣布自由、平等、博爱的普遍理想的时候,他们把殖民地人民当作次等公民,法国的殖民主义历史是完全与这些原则的普遍性相矛盾的历史。”

材料六: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税额,在本联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2)以上思想产生的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五、六,你怎样看待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