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治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

——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
(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启蒙运动中存在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些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和印度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启蒙思想家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阐述和评论东方文化,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颂扬来论证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或通过对东方文化的批判来阐述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观点。

16-18世纪西方译介中国典籍表

时间事件
1626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将“五经”译成拉丁文
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在巴黎印行《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附有《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译文
1711年布拉格大学刊印了《中国典籍六种》收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小学》的拉丁译文。此书后来被译成法文,于1784-1786年间在巴黎出版
1776年后法国先后出版《中国历史学艺术风俗习惯之研究》《海外传教士耶稣会士通信录》《中国通史》《中华帝国全志》,把法国汉学推到了一个独霸世界汉学研究之圣坛地位

——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

从材料中概括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明确写出所提信息,分析须有史实依据。)

3 .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以前,所有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在18世纪,出版是一种很残酷的生意。正如《百科全书》的出版历史所展现的,出版商们在生意中使用了各种手段:行贿、敲诈、造假账、窃取订购者名录、相互刺探以及建立充满了背叛和密谋的联盟。

                                          ——摘编[美]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失败是因为新教育未开,新教科书未出。几年后情况就变了,1898-1911年,几乎是新思想、新观念如火如荼的涌现时期,教科书则把它们传播到千家万户,由此推动了近代中国群众性的启蒙高潮的形成。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出现来自民间,且呈现出明显的商品特性。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民间书坊在销售教科书上是绞尽脑汁,大肆宣传。这一趋势从19世纪末开始愈演愈烈,在民国初年达到高潮。

             ——摘编自石鸥《简明中国教科书史》、吴小鸥《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启蒙运动和中国清末民初社会启蒙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百科全书》和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出版。
2018-04-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8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具体而言,社会意识指的是一个阶段社会上呈现的道德规范、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它是这一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提供反映的工具和实现手段,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提供最后的标准,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促使哲学家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代表这种新意识倾向的运动主要是智者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由此而滥觞,进而推动了希腊公民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段淑娟《当下关于社会意识的研究综述》

围绕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的其他史实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18-04-07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妇女和男性一样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的激励和熏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对“人人生而平等”的宣扬,唤起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妇女的觉醒。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大革命中,当巴黎市街上的一群女裁缝、售鱼婆和洗衣妇操起武器,撩起裙子,高声尖叫地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大军时,世界妇女运动拉开了帷幕。英国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1792年)被称为女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20世纪30年代,女性选举权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同时,教育和劳动就业也有所改善。

材料二   1907年,秋瑾等革命党人创办《中国女报》,以此为阵地,以妇女解放为己任,向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猛烈开火,大胆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秋瑾揭露了妇女在封建礼教下遭受的重重压迫和不平等待遇,认为这种压迫和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缠足、包办婚姻“等方面”。秋瑾认为妇女的悲惨命运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太低、太无知。因此,要求得妇女的解放,就要让妇女放足、求学、学会自立、合群等。秋瑾讲“国要是亡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以此号召妇女参加革命事业。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何华征《现代化浪潮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法等国妇女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女权思想的主张,及妇女解放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1882年,法国颁布《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这一措施旨在
A.加强对教育控制B.确立共和政体
C.实现教育世俗化D.传播启蒙思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造成了很多小生产者破产和工人失业;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又使图地运动愈演念烈,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造成人口相对过剩的局面;而启蒙思想更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都对英国下层民众的思想观念造成很大影响。1798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最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摘编自赵学姣《马尔萨斯人口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二 最早将马尔萨斯人口论介绍到中国的,是1880年同文馆出版的第一部西方经济学中译本《富国来》。1895年,清末维新政治家陈炽又重新翻译《富国策》,并在《时务报》上连载,时人对这套人口理论推崇备至。……建国前夕,原美国国务聊艾奇逊费用马尔萨斯的部分观点断言“中国人口在2个世纪里增加了1倍,人口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管谁统治也解决不了”。1957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发起的以政治立场而非学术立场为出发点的大批判,使得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在中国被全盘推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学术界对马尔萨斯持“全盘否定”观点者越来越少,而持“部分肯定”论者日渐增多。在这段时间内出版的学术专筹中一般在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做出批判之后都会论述其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

——摘编自谢勇、徐倩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18-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十九世纪的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生物,其能力只不过是适应环境而已;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意识只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一个狭小的部分。这一些思想的出现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进化论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C.科学发展推动对理性的反思
D.现代主义思湖影响科学发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