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思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21更新 | 172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三中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摸底考试 历史
2 .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B.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2018-12-20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三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材料四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五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说明原因。
(3)如何评价材料五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2018-12-18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8-11-29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云南省大理市2019届高三10月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下列关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九(合唱)交响曲》《星月夜》是其重要代表作品
B.主张“人类天性本善”的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C.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双刃剑”的道理
D.帮助人类重新树立尊重自然的态度和对文明保持宽容的心态

6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遇到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们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国会的立法机构……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他(孙中山)提供了一个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的捷径,不仅可以赶上西方,而且可以很快超过西方。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概括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启蒙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它们的影响下美国产生了哪些政治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8-10-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2018-10-03更新 | 2626次组卷 | 4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热。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 democracy源于希腊文 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休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根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责任内阁制,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责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集体辞职或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新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辞职。这一原则是通过一系列惯例形成的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但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套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1)古罗马的斯多噶派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对谁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