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2014中国大时局》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做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记得十几年前听老师在讲课中提及,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P97页,复旦版,1996年。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2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文池《思想的灵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016-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三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理念”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传承”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2017-04-19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用。英国散文家汤姆斯·德·昆西(1785—1859)在他的作品《一个服鸦片的英国人的自述》中则带着更加厌恶的口吻描述中国。他说:“我经常想,如果被迫离开英国而住到中国去,生活在中国的社会和景物里,我一定会发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世纪以来欧洲人的中国观所发生变化的看法。
2016-10-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5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 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2016-12-12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宜春萍乡中学等三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6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2016-11-27更新 | 5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主人,己欲迭而选人”,“己所不欲,匆施于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奎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百度百科《四书》

请回答;
(1)《四书》是指哪四书?说出上图《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及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初,《四书》已被奎部译成欧洲文字,以巴黎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是“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来”,“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在这个地球上曾经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州‘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摘编自《中国大形势》
(2)概括材料中伏尔泰赞赏的中国文化内容。
(3)有人认为伏尔泰的言论只是“借助孔子进行革命”,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巢湖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卷
8 . 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社会变革都伴随着教育思想的体制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载:“君子不器。”意思就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成为一种器物,而是能成为多种器物,也就是说应该成为通才。不仅如此,而且要求这个通才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又有“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古训。这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和古代君子的不懈追求。
材料二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象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1904年(农历癸卯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奏定学堂章程》,也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癸卯学制的部分学段情况如下:
学制
教育目标
课程
初等小学堂(规划为强迫教育阶段,儿童7岁进入学龄期后,理应一律进入)
以启其人生之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
高等小学堂
培养国家之善性,扩充国民之
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
中学堂(5年)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 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课程。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后,士人为寻求新的出路,纷纷涌向日本,形成留学日本高峰。综合各种文献的记载,1901年底在日留学生约280名,1904年约3000名,1906年达8000名以上,之后人数逐渐减少。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有教无类”办学思想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该书曾遭到当时统治者的禁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变革对当时中国社会政局的重要影响。综合上述分析,谈谈你对教育变革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新余钢铁中学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0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道。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出要彻底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全面学习,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指出不同政治制度对各自历史发展的相似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2016-12-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