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他们坚决主张把大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垮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中可以推测雅各宾派信奉的是以下谁的学说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马克思
2 . 作为历史概念的民族主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等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启蒙思想家的问题指向和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主张对法国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历史上中法两国民族觉醒内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并运用“远因—近因”的思路分析中国民族觉醒内涵独特性的历史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卢梭创作了多部音乐和文学作品。在《乡村卜师》中,讲述了淳朴善良的农民和智慧热诚的乡村卜师;在《忏悔录》中,展现了一个平民思想家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强烈冲突;在《爱弥儿》中,描述了一个劳动者的成长过程。这反映卢梭
A.反对等级制度B.抨击宗教神权
C.提倡主权在民D.倡导暴力革命
4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自我思考”是“正常的人类理性”的第一标准……将自然人视为不服从命令是迷信,从迷信中解放出来的想法被称为启蒙。据此,康德意在强调
A.思想解放的关键是批判迷信B.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存在弊端D.人文主义精神是理性的前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热心于新的教育思想的实践,并得到一些王公贵族和开明君主的支持。在这些新的学校,他们一般以古典著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欣赏先贤们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培养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毅力。他们崇拜古希腊人的健康生活,强调身心协调发展,长期被中世纪学校忽视的体育、音乐、绘画和诗歌等重新受到关注。他们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来教授不同的知识,注重启发引导,减少惩戒、杜绝体罚,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天性发展。他们把学校营造成和谐友爱的集体,人们常称之为"快乐之家"。这样的氛围为贵族们所仰慕,他们纷纷把子弟送到这里来。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哲学思潮发展深深影响了法国的高等教育,让法国高等教育重生。教育的管理权掌控在政府和国家手中,教师成为国家的公职人员,而不再是僧侣。教育从服务社会的需求出发,为了培养和提高大众素质服务,而不再仅仅是培养能适应上流社会的人或者朝臣和绅士。在教学中摈弃了以宗教神学为主的内容,逐渐以世俗的艺术和科学为主。各级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资产阶级宣传和灌输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主要阵地,新兴大学成为人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伦理观念、新价值观念以及新的人生准则的主要渠道。

——摘编自易然《从思想的沃土中汲取营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和启蒙运动时期教育的不同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7 .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否定神学世界观B.强调人性尊严
C.尊重知识的力量D.彰显理性精神
2022-03-05更新 | 61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在17世纪的英国,牛顿所代表的科学精神与上帝所代表的宗教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的互补关系,既避免了颠覆宗教信仰的无神论,也杜绝了戕害科学精神的宗教狂热,从而使新兴的宪政民主与科学理性茁壮成长。材料说明
A.英国建立宪政的条件成熟B.科学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基
C.科学与宗教二者相辅相成D.思想的宽容推动社会转型
9 . 《塞维勒的理发师》剧中人巴尔多洛说.“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思想自由、地心吸力、电气、信教自由、种牛痘、金鸡纳霜、‘百科全书’……”于是,他大骂这是个“野蛮的时代”。
A.反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说明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C.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D.启蒙学者辛辣地讽刺贵族阶级的愚昧和顽固
10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信仰自由思想的确立B.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
C.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D.君主专制权力被打破
2022-02-2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藏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