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柏拉图认为,文艺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善于辨别美丑,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的阶段。据此可知
A.中西思想家重视文艺对个人的影响B.雅典公民拥有更多自由权利
C.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古希腊文艺发展D.儒家重视个人多方面的修养
2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戈(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马丁·路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莎士比亚——因信称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2-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他说:“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他是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C.西塞罗D.莎士比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认识你自己”原本是一句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这一做法
A.违背了真诚的道德原则B.表明其对神灵的怀疑和亵渎
C.体现人文精神根植久远D.体现出哲学源于宗教神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师生对话,消除一切错误或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内心,从而发现真理。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主张认识你自己B.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C.追求至善的生活D.强调师生平等对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苏格拉底把雅典面临重重危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道德沦丧,其救治方案就是要转变人的灵魂,以道德兴邦,重塑正义。为此,他提出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契约论C.美德即知识D.人民主权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公元前5世纪,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的先哲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
A.揭示了人性本恶B.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
C.强调了道德标准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