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古代希腊人看来,智慧是属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明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该言论的是
A.有神论下神的智慧是不容挑战的B.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
C.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D.智者学派和柏拉图都是理性学者
2021-0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的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这反映出苏格拉底强调
A.物质的生活B.科学的精神
C.自由的权利D.理性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智者们的关注预示着哲学新方向,苏格拉底使这个方向进一步明确化了。他在自然哲学的尽头,调整了研究的方向。这说明
A.苏格拉底承袭了智者思想B.智者终结了自然哲学
C.希腊哲学具有更多社会性D.哲学研究远离了政治
2020-11-27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六校高三联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
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苏格拉底看来,法律是由城邦颁布的,守法的人就是正义的人,相反,正义的人也就是守法的人。苏格拉底赞同“恶法亦法”,“法律的不正义不是不屈从它的充足理由”。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主张加强城邦的立法B.赞同雅典民主政治
C.维护法律的绝对权威D.宣扬知德合一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A.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
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A.动物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
B.不受法律和正义约束的人失去人权
C.有道德的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
D.公民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