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钱穆指出,希腊社会上有一批所谓“哲人”,他们到处游行,教导青年,作为演讲和许多奇怪的辩论,造成希腊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他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主张教育为国家政治服务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相结合
C.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之公民D.努力补救极端个人主义之流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柏拉图认为“美”和德行一样,也是因适度、调和、有序才会存在。一件艺术品应该像人的形体一般,头、躯体和四肢都以一个理念使其具有生机,使其统一。真正的“美”应该是智力的而非形体的美。这集中体现出柏拉图
A.追求人的智力与形体的统一B.认为“美”是人的终极追求
C.主张“思想是万物的尺度”D.强调理性对于人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
A.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B.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D.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雅典德尔菲神庙的女祭司发布神谕,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为了验证神谕,苏格拉底遍访名人智士,结果他发现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其实并不真正智慧。为此,苏格拉底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D.无知即罪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植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对人文精神进行了一定程度批判B.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
C.反思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D.全盘否定了智者的启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说:“你们解释我肉体机能是怎么组成,但是你们不能解释是什么促使我要服从判决去赴死,而不选择逃离?生活中处处是这样的选择。至于一个杯子是什么组成的?太阳是什么组成的?其实并不特别涉及到人生的幸福。”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服从法律至上的准则B.追求理性的人文精神
C.对自然法理念的遵循D.倡导恬静自然的幸福观
2020-03-24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里他强调
A.道德是理想的核心价值B.快乐是理想的终极目标
C.快乐与美德是相辅相成D.享乐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探讨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等基本问题,在生活领域建起一座真善的理想宫殿。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B.使人本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
C.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D.主张知识来源于对世界的感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伯里克利时代曾通过一项关于惩治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见解者的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它是不公正的法律,但是当他被按照此项法律判处死刑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据此可推知,苏格拉底认为
A.古代雅典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公民社会责任高于个人生命
C.古代雅典居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D.雅典城邦必须保证个人自由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