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着近代劳工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塞罗1)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2)它是唯一的法律,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
3)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孟德斯鸠1)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获得自由。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方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
3)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理性

——摘自西塞罗《论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4605起,1842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

材料三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动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西塞罗的法学说思想。联系孟德斯鸠的法学观点,说明西塞罗这些主张在近代立法思想中的体现。据此,分别指出西塞罗、孟德斯鸠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当局因此在立法领域采取的努力?
(3)简要写出罗斯福劳工立法的过程与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劳工立法在经济领域的影响。
2022-03-1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因为经济富裕和时间充足,经常去各国游历,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1731年,他回国后开始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写作,在1748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他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研究法的精神,强调法律应当与政体相适应,在专制政体下,人们是没有自由的。在他看来,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还提出了权力分立的理论。他认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要想相互制约,需要有一些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司法权不应该设为永久的。其次,立法机关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授权行政机关逮捕有犯罪嫌疑的公民。最后,行政可以通过反对权来参与立法。他对三权分立的表述比洛克提出的更完善,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因此,书中的思想理论不仅指导了十八世纪欧美的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为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各种法律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摘编自宋海凤《浅析<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材料二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个关键时期。黄宗羲在抗清斗争失败之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由武装斗争转变为哲学思想上的批判,这一转变使得黄宗羲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并最终著成了《明夷待访录》。书中的内容虽少,但是却涉及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军事建设、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他批判一切封建专制君主,民主贯穿全书,描绘了一幅批判封建旧制度,构建民主新制度的宏伟蓝图。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民主启蒙思想意义的著作,书中阐释的民主思想对我国近代的维新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帅奇《从<明夷待访录>看明清民主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与黄宗羲作为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法的精神》与《明夷待访录》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著作撰写的因素。
2022-03-15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城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求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2022-03-0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接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客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3-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带有世俗性的特点。这种世俗性文化以世俗的个人作为思考万事万物的出发点和中心,并以现世的个人利益为追逐的目标和道德原则,由此形成文化的商业化倾向。世俗性文化对传统中世纪以基督教会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带来各个层面的冲击。……在哲学、科学等认识领域,强化理性与信仰并重的双重真理意识,以提高理性的地位,最终导致理性至上,科学万能的思想境况。

——摘编自周春生《对文艺复兴世俗性文化的历史评析》

材料二:卢梭提出一个重要的构想,即人民定期作为主权者而活动,通过固定的、按期的、绝对不能取消或延期的全体公民集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集会一开始必须讨论两条提案,即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人民是否愿意让那些目前担任行政职责的人们继续当政。卢梭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哪怕是社会契约本身。在卢梭的法律思想里,主张人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可以做主改变自己的法律,哪怕是最好的法律。

——摘编自王笑梦《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三: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有其独到的特点。如苏格兰学者虽然也注重与提倡理性,但对理性的解释却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他们不相信单凭理性本身即可创造出一个完全合乎理性的社会。他们更强调理性与文明的发展相互影响,以及理性无法跳出文明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社会。因此,一切进步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更强调社会的改良而不是革命。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苏格兰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性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有关“主权在民”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点。
2022-02-2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身处新旧交替时期的彼特拉克开创了全新的历史观。不同于中世纪基督教编年史家将神的时代视为历史的开端,他把“人的时代”或“文明的时代”看作历史的第一阶段。史学写作不再为神权服务,而是要为人民提供道德教化和培养批判精神,基督教人物也不再是写作的焦点,人文主义者开始把视线扩大到过去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传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书写历史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周施廷《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材料二  与传统史学相比,伏尔泰“智慧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是它的广阔历史视野。他所创造的“智慧史”并不是思想史,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史,而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史。如他所说,它是对社会进步所作的符合理性的报道。它包括人类智慧的一切成果,既包括文化艺术、民情风俗、科学、哲学和宗教等精神文化,也包括各种物质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这样一来,伏尔泰第一次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纳入历史研究的范围,造成西方历史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赖元晋《伏尔泰和他的人类智慧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彼特拉克全新历史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智慧史”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智慧史”产生的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的结论就是主张以法律为治了;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该承认邦国必须设置若干职官,必须有人执政,但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时,要是把全邦的权力寄托于何一个个人,这总是不合乎正义的。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人民可以服从良法也可以服从恶法。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人民应该拥有统治自己的权利,“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可是,他马上意识到在一个大国中实际操作的困难。又提出,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现应该是选举人民自己的代表。从“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到建立由人民代表组成的立法机关,是其理论中最具智慧的表述。他把自由分为“政治的自由”和“哲学上的自由”。特别强调自由是“可以说或写一切法律所没有明文禁止说或禁止写的东西”,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认为有效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政治自由和生命安全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摘编自李宏图主编《欧洲近代政治思想史论》


(1)概括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的“法治”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孟德斯鸠的观点。
2022-02-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一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的道德教育观念。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卢梭在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政治理论上的贡献。
2022-01-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分析“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
2022-01-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