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 3500 多种、7.9 万多卷,总量达 9.9 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19-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J斩”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九明。”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任举一位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一1919》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族建国”是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要求,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二者又存在着严重分歧。

邹容:“吾同胞今日所谓朝廷、所谓政府、所谓皇帝,即吾畴昔之所谓曰夷、曰蛮、曰戎、曰狄、曰匈奴、曰鞑靼,其部落居于山海关之外,本与我黄帝神明之子孙不同种族也。”

康有为:“今上推满洲种族,则出于夏禹,下考政教礼俗,则全化华风,帝位只如刘、李、赵、朱,满族类于南阳、丰沛,其余无不与汉人共之,与汉人同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向海内外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8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民族主义的这种近代的形式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最大的促进。……1793年一位年轻的雅各宾派士兵在给他母亲的信中写道:“当祖国召唤我们去保卫她时,我们应该冲到她跟前,就像我会冲向一顿美餐一样。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邹容和康有为关于民族国家的不同主张,简要评价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法国近代民族意识兴起的相同背景,并分析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对本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017-08-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实验班)历史试题
6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

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编自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其进一步说明。
2021-12-04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及其他国家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4-20更新 | 30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

——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
2020-10-01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转变为汉朝的“行仁义,法先圣”,汉初的陆贾实有首创之功,继之者是贾谊,到董仲舒实现了这一转变之大成。这些汉儒们,一方面是以先秦儒家的仁义、民本等思想为主导,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先秦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陆贾多次劝说刘邦尊儒,指明秦亡的教训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陆贾的话打动了刘邦,避让陆贾著书以明仁义。贾谊则提出:“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恍,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カ。カ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而董仲舒又将"大一统”用于思想文化方面,就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因而被汉武帝所纳,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

——摘编自李存山《汉初的尊儒——从陆贾到董仲舒》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给予启蒙思想家们的影响,是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伏尔泰说:“所谓专制或专横的政府,是指君主可以随意夺走一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如果说曾有一个国家,在那里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便是中国。"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以法治国,儒家经典所宣扬的伦理道德和礼仪习惯便是中国法律的基础,他们进而指出,由于这种以父权为本,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符合自然规律和理性,因而能将道德、宗教、习俗、礼仪和伦理为一体,在全国统一施行.使儒、释、道三家彼此相安无事,既无需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教会,政权因而也不致受教会左右。启蒙思想家虽然从自然神论的角度把儒家思想解为一种宗教,但把它与愚弄人民的基督教之类的宗教做了严格的区别。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儒学在西汉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借鉴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所提出的反封建主张,并简评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