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一千多种动植物进行了统计,然而这部领先西方早二百年的杰作献给朝廷却遭到冷落;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序言中曾辛辣地指出:“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坚持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发展
C.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D.古代科技凝聚着人民的智慧
2022-12-11更新 | 695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专用)
2 . 【古代科学与经济垄断】

材料   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的科学兴趣是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要社会有足够的科学兴趣,这种兴趣就可以激励人们把其他因素如资金、经验、理论等,交流配置到有创新能力的人那里,资助和激励他们的科学研究和交流。……人们对一种东西产生兴趣,愿意为它付出财物和时间,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谋生的需要。在适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产品质量和成本对赢得市场至关重要,因而必须讲求技术、重视科学。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或由国家政府垄断经营,或由官僚直接、间接经营,或通过国家行会控制民营手工业,或建立匠籍制度垄断手工业人才,表现出明显的以权力为基础的垄断性,使得中国古代科学一直不能超出古代科学阶段。

——摘编自朱诗勇《中国古代科学的产业基础:工商业的特殊垄断性》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1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有很强的消极影响。儒家的教育思想长期在封建社会教育中占主要位置,知识分子为了考取功名只会一心只读圣贤书,将自己变成儒家学派的继承者。科学技术在儒家的眼中是属于雕虫小技,到了明清,这种忽视科学技术的情况更为显著。整个的社会都沉浸在四书五经伦理纲常的氛围中,完全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儒家的思想是重视传统和继承,忌讳批判和创新。从汉代以来,统治者将所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全部整齐划一教条化,这种单一的大一统思想严重遏止了思想的个性化,扼杀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阻碍了中国古代学者提出创新的学术观点。

——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官本位的价值层面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主体是“工”的局面。但是处于“官上层”的统治者也需要掌握技术的工为之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工”主要集中于“官府”的局面。在中国古代,凡有一技之长,且为官府所需者均须无条件地为统治者服务。 这样,就有利于古代中国技术的培养和交流,使得综合型技术得以可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而且由于古代许多科学技术被纳入国家生活之中,这就形成了初始的科技组织与管理形式。这对当时的科技进步是有益的。而“工匠”在千千万万次的科技实践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即使对自身经验有总结,但他们无法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使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

——艾凉琼《论官本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本位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 . 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15401960年期间5国科学成果比例图


注:图中25%线表示该国贡献世界科学成果25%的位置

——摘编自《世界科学中心模型》


——摘自《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图中三点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西方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并简析原因。
2022-04-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农业与士人群体】

材料 我国古代农书的数量众多……南宋初年的陈勇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记载江南农业情况的著述,也是最早以"农书”为书名的古籍。全书简明扼要,分为三卷,上卷讲种田一特别是水稻田,中卷讲牛,下卷讲蚕桑。陈勇总结前人经验和当时传说,加以实践检验后,选.择其中有用的写成此书,重点突出,如把养牛提高到与种田平列,并开创了将蚕桑作为农书重要内容的先河。

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这是古代篇幅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农桑通诀”六集,属于农业总论;“百谷谱”十一集,分述谷属、蔬属、果属、竹木、杂类等经济作物;“农器图谱”二十集,是王祯从前人的著作中辑集资料,根据自己对实物的.观察和创新,绘图写谱而成……集元代以前我国农机具之大成,是全书的重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论述了260余种农机具,对每一种农机具都有图文字说明,并附长诗一首。

清初,《沈氏农书》,又名《补农书》,包括“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家常日用”和“区田法”五部分,是继陈募《农书》后江南农业的再一次集中记载,内容琐细而切实。与陈勇《农书》一样,它也是私人编著的地区性农书,注重小规模农业经营中的技术总结,有点家训的味道。

——摘编自沈胜衣《农书中的“农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书的一个特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6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2021-05-26更新 | 467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届高三5月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成就简表

时期欧洲中国
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王阳明心学体系完备;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活跃的儒家思想;宋应
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清四大小说的流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形成高潮;瓦特改良蒸汽机

阅读材料中的中国和欧洲思想文化成就,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说明理由。(要求: 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世界历史事件的两种观点,约公元5001900年(节选)

欧洲中心论反欧洲中心论
6001000欧洲开创了中世纪的农业革命。公元前400—公元500中国开创了诸多技术发明,促进了欧洲1819世纪的农业革命。
1000意大利人开创了远距离贸易及早期资本主义,意大利成为全球主导力量。800意大利人加入了亚非主导的全球经济。东方全球化导致了东方“资源组合"的传播,从而促进了落后西方的发展。
1434中国从世界退出留下的真空很快被优越的西方填补。14341800/1839中国保持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和生产国的优越地位,能够抵御西方的侵入以及支配欧洲商人。
1455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1040/1403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朝鲜人首先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
1492年后欧洲的“大发现时代"和早期西方全球化的出现。5001500/1800亚非的“大发现时代”:东方缔造并维持全球经济(以及主导了东方全球化),中国选择不实行帝国主义。
17001850英国工业化是内部的或自生变革的成功。17001850“非欧洲世界”(特别是非洲)为英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后者对其诸多资源的撄取和剥削。
19世纪20年代英国扭转了对中国的贸易赤字。19世纪20年代英国只是通过向中国推销鸦片才扭转了贸易赤字。
18391858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武力打开并挽救了中国落后的经济。8501911中国保持对世界贸易的开放,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

——(英)约翰·霍布森著、孙建党译:《西方文明的东方源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兗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

——摘编自谭周性《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占代科技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净增长曲线(以50年为单位)


——.选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某学者认为∶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科技水平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立场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0-12-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