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7 道试题
1 . 19世纪60—90年代,奕䜣、李鸿章等人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中体中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7月,康有为在《答人论议院书》中写道:“一诏既下,天下风行,虽有老重大臣,不敢阻挠一言,群士不敢阻挠一策,而新政已行矣……故今门之言议院、言民权者,是助守旧者以自亡其国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反对社会变革B.主张渐进性改革C.思想日趋保守D.提倡君主立宪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6 年,梁启超说:“西国- -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梁启超主张(     
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批判传统儒学思想D.学习西方最新成果
2022-09-1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该传记写的是(     
A.严复B.孙中山C.曾国藩D.张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并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知,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6 .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2022-08-17更新 | 1570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被糊的“屋子”及所用的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8 . 改革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材料二   北宋前中期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简表

年代收入/贯支出/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的异同。
(2)材料三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客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之洞持此看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瀛衰志略》一书中,福建巡抚徐继畲特别强调,彼得大帝“尝以俄人不善驶船,变姓名走荷兰,投舟师为弟子,尽得其术乃归,治舟师与瑞典战,胜之。”并认为“俄罗斯近世之强大,实自彼得罗始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近代民族观念逐渐形成B.清政府积极向俄国学习
C.民族危机刺激国人觉醒D.部分士人海洋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示意图,空格内应填写(     
思潮开眼看世界洋务思潮民主共和
年代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19世纪20世纪

A.师夷长技B.中体西用C.维新变法D.三民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