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以防御为本。中国古代总体上认为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防胜于攻,文胜于武。孔子就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强调用文德的手段……贞观之初有上书者劝告唐太宗“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唐太宗则说:“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因而他认为魏征的修文以治国,安“中国”以服四夷的办法是上策。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材料二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商道为运道,以商舟为运舟,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要把国家最高原则和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视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强调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同时,不损害别国的利益和安全,要通过和平方式寻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发展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从而把维护中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是国家利益的核心,只有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国家安全才有可靠的保障。

——摘编自车跃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国家安全观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艰难的转型之路,这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救国御侮之策。第一批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道光帝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说:“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是西欧的新兴文明对中国封建的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文化的冲击。然而这次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汉唐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有不同。这次文化冲突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沉痛而悲壮的一页,从此中国人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有了重大转变。

——摘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围绕“文化冲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学者李喜所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最有可能的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新思想,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六经中之尧、舜、禹、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治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在书中介绍的“长技”的内容和写作该书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意图。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特征。
2018-10-27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18-10-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西方的启蒙思想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D.早期维新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8 .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9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C.政权更替频繁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0 . 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西学东渐”局面,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2015-07-3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一中高二第一次综合理科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