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思想的萌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而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   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搞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做,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于西方“长处”的认识有何区别?
(2)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什么?它们在救治中国的黑暗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和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上有什么新的主张?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 ,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
(2)材料三中结合所学,“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是在什么时期被请到中国来的?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3)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历程有何特点?
2020-05-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4 . 中国与西方在思想、科学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又在近代史上出现变化。

材料一   中国与英国科学家人数比较统计表(16——18世纪)

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
中国91051004
英国210128712

——摘自任玉凤《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英科学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

2017-12-15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涌现出众多的思想家。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上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     、     、     、    
⑵ 提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观点的是哪幅图片中的人物(   )
A.图一B.图二C.图三D.图四

⑶ 在图二、图三人物所代表的阶级派别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⑷ 概括归纳四幅图片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2016-11-18更新 | 4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江都育才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材料一中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应是哪一派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它们在救治中国的黑暗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通过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前期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021-01-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外交往从公元前2世纪的开通西域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从被誉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运河”的丝绸之路到落后挨打,伴随着中外文明交往的变化起伏,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1)按要求填写下表
中原王朝中外交往的方式和影响
A方式:B影响:开辟丝绸之路
隋唐方式: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影响:C
南宋方式: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影响:D
E方式: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影响:促进欧亚文明交流
明朝方式:郑和下西洋影响: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方式: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清朝(1840年前)方式:F影响:中外交往由盛而衰
清朝(19世纪中叶)方式:魏源《海国图志》影响:学习西方的先声

(2)你如何理解丝绸之路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运河”?
(3)归纳中国古代至19世纪中叶对外交往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2019-09-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国之师船,……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己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国甚为遥远,其窥吾国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材料三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魏源维护海洋权益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材料二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简要评价筹划海防决策。
(3)材料三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
2019-06-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10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思潮。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2016-11-18更新 | 7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