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7年,李鸿章在致郭嵩焘的信函中写道:“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但洋务运动时期,他践行的却是中体西用论所标示的内容。这说明李鸿章
A.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B.对中体西用的弊端有所认识
C.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全无认识D.为自己的政治投机开脱责任
2 . 近代以来,复兴中华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则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黄兴涛《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西方认知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转变”?并分析发生转变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3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300次组卷 | 7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部分中国人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C.反对政府固守传统的做法D.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2020-01-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选修)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0年代至1890年代,西学中源说最为盛行,其基本观点是:西学源出于中国,是中国流传出去或从中国学去的,中国学习西学尤其是器物,是恢复自己的旧物,不是学习西方。这一时期的西学中源说,客观上有利于
A.减轻引进西学的阻力B.避免中西文化的冲突
C.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D.消除中西学之间差异
6 . 光绪年间,郭嵩焘出使英法,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西洋的轮船枪炮、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湖南大学者如王闿运回应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这表明
A.王闿运的洋务思想日趋固化B.郭嵩焘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
C.士大夫革新与守旧思想并存D.封建迷信守旧思想弥漫朝野
7 .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19-08-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伦理民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与该观点相符合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设厂自救
D.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9 .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10 . 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晚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海防。以下人物对发展中国的海防有一定影响的是
①林则徐   ②魏源   ③洪仁玕   ④李鸿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2-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