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 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 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之一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学习西方,救亡图存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
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
2 .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被糊的“屋子”及所用的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3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这一纲领指导了哪次革命运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019-01-30更新 | 2442次组卷 | 5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奕䜣在1861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如不抑怒而奋敌,恐遭大难矣。然倘无视其害,不予应付,奈何遗悲于子孙乎……为势所迫交友求和,实为攻防之策”。材料所蕴含的奕䜣的外交思想是
A.远交近攻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攘外必先安内
D.独立自主
2018-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心态探析》指出,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对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疑虑的同时,依然有着浓烈的对传统的依恋情绪。这导致当时的知识分子
A.坚守“夷夏之辨”观念
B.全面开展中西交流
C.倡行“中体西用”
D.提出“以商制夷”主张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官员;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的章程,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
A.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
B.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第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说第三个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