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867年同文馆增添了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矿物学、冶金学、机械学、解剖学、生理学、国际法、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但又将这些学科统归入“天文算学”的名目之下。此举意在(     
A.宣扬中体西用B.构建学科体系C.推动教育进步D.减轻变革阻力
2 .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体现着两种态度的典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3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020-04-28更新 | 187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主要事件,并总结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新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6 . 19世纪中后期,本应学外文及西学的广州同文馆学生,却因学中学而导致西学荒疏;受过西学专门训练的严复、马建忠等,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A.危机加深激起国人抵制西学
B.传统观念与西学传播的冲突
C.西学人才缺乏社会需求
D.制度变革成为时人选择
7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周——《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2019-10-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872到1875年整个幼童留学计划实施期间,清政府共派出4批120名学生到美国留学。但是,清政府的很多官员认为这些孩子正在失去中国的“道统”,跟洋人一样“没有规矩”,于是在第十年上将他们全部召回。这里的“没有规矩”是指
A.儒家四书五经读得太少
B.改穿西服,剪掉了发辫
C.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D.失去了忠君爱国之心
2019-08-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2019-08-11更新 | 1636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南昌市第十七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大学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仍然掌握在教会手中,教育被印上宗教的印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牛津大学学生50%来自贵族阶层,41%来自平民。18世纪初,苏格兰等大学的学费十分低廉,学制灵活,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的教育。同时期的剑桥大学主要是加强学生成为绅士的社会地位,爱丁堡大学则以其医学著称。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成立于1831年的伦敦大学,到了1851年,其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

——摘编自谢雪冰《近代英国高等教育特征》

材料二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附设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后又陆续设法文馆、德文馆、俄文馆和东文馆。出于培养翻译人才的目的,授课科目仅限于外国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对西方的各门科学一概不予开设。初期的京师同文馆受到朝中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中国传统的礼教可以礼化所有的人,无需学习西方技术。1895年,甲午战败。改革旧制,变法维新成为时代的要求,自强运动逐步被取代。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使得作为洋务运动直接成果的京师同文馆受到冲击。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同文馆学生全体解散,所设各科暂时归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并入京师大学堂。

——摘编自雷钧《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相比,京师同文馆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阐述给我国当前教育带来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