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在晚清“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批读书人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主要活动
1867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90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2021-04-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2020-04-02更新 | 3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新的力量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在欧风美雨飘打下的近代中国,各种思潮一起涌来,形成为政治实力,更是如此。1894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也被打得粉碎,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了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起来,1895年10月孙中山首次发动的广州起义虽遭扼杀,中国之有“革命党”却自此腾播于世。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派与革命派两面鲜明的旗帜,他们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值得大书特书。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背景与出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6 .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①组人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B.②组人物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C.③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
D.④组人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7 . 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9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016-11-27更新 | 4804次组卷 | 14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